2017年6月7日至13日,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沙漠邊界層氣象研究團隊”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空氣質量預報研究中心團隊”聯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首次嘗試開展以無人機為探測平臺的大氣顆粒物垂直探測試驗。
2017年6月7日至13日,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沙漠邊界層氣象研究團隊”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空氣質量預報研究中心團隊”聯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首次嘗試開展以無人機為探測平臺的大氣顆粒物垂直探測試驗。
此次試驗,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選用了我公司自助研發的第一代Hi–drone四軸邊界層氣象無人機作為載機。公司協助沙漠所完成了空運申請,并委派公司研發總工程師姚堯和飛行部持照飛手陳思俊及陳明健兩名工程師,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共同制定了可靠的氣象儀器搭載及配套方案。
試驗中,沙漠所科研人員在Hi–drone無人機上搭載美國先進的氣壓、溫濕度傳感器、國產手持顆粒物計數器和美國熱電便攜式顆粒物監測儀。團隊人員先后攻克了環境高溫、沙漠地區GPS定位困難、無人機與觀測儀器性能的匹配等問題,于2017年6月9日晚20時第一次完成了連續數據的獲取,并以3小時為間隔完成了一個氣象對時的飛行采集試驗。在觀測時間段,科研人員與公司成員爭取時間,保持無睡眠高效作業,針對每一次飛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的探討臨近飛行試驗的可行性方案,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于2017年6月12日14時飛行試驗探測高度(真高)達到2KM,獲取了寶貴的沙漠下墊面的顆粒物垂直探測數據。
試驗結果與第一手數據在第一時間得到中國氣象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何清研究員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趙天良教授的高度評價和肯定。試驗的成功預示著:1、在沙漠區域,將大氣顆粒物的定位探測延伸到垂直空間成為可能;2、可將試驗獲取的邊界層大氣顆粒物濃度與多源化反演數據進行比對,用于訂正;3、以無人機為探測平臺,拓展和豐富了在沙漠地區中低空探測手段;4、無人機將成為低空探測研究的新興手段。
本次實驗的成功也標志著公司團隊研發的第一代Hi–drone四軸邊界層氣象無人機的成功,后期將與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儀器,實現氣象儀器的模塊化整合,在大氣及環境監測領域為客戶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
Hi–drone四軸邊界層氣象無人機
科研人員與操作人員